文章系统  
首页 > 咸阳师范学院 > 浏览文章

高教动态抓紧做好高校“十三五”规划 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

(编辑:咸阳师范学院 日期:2016年04月23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作者:林蕙青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部直属高校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制订好、实施好学校“十三五”规划,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学校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充分认识编制高校“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性紧迫性

  编制好高校“十三五”规划,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推动今后五年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大任务、五项举措”。“一个核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大任务”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五项举措”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直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承担着带头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带头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任,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将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编制好高校“十三五”规划,对于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直属高校普遍编制五年规划从“十一五”开始。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和认真执行五年规划,有利于学校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利于明确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大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有效调动师生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学校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管理、战略管理模式转变,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可以说,学校规划的质量水平和实施效果,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和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总体看,“十二五”期间,直属高校较好地制定和执行了规划,一些重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如:“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相比,直属高校在校生增幅为6%,由两位数下降为一位数,规模较快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增长了13%;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由230个学科增加到359个学科,增长56%,并有50多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在国外刊发论文数增长39.8%;专利数增长79.5%;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108%,其中学历学位留学生增长40%;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两个特等奖,被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复旦大学牵头的“5+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囊括,一等奖中直属高校获奖比例超过总数的60%。“十二五”成就的取得,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密切相关,科学的规划使学校办学视野更开阔、思路更系统、重点更突出、工作更有序,避免做“狗熊掰棒子”的事,不做重复无效的事。直属高校应当认真总结过去编制和执行规划的成功经验,为做好“十三五”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教育部启动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以来,工作进展总体顺利,但各校进展不平衡。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各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好。

  二、深刻把握编制高校“十三五”规划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做到“四个深刻把握”和“四个坚持”:即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这“四个深刻把握”“四个坚持”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做好高校规划编制工作的行动指南。

  认真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直属高校的使命、任务以及现状,各校在编制规划过程中,须坚持好“三个导向”。

  1.坚持需求导向。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体现为“四个在变”。世界形势在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愈发激烈。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力量。我国改革发展形势在变。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这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教育对象特点在变。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著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高等教育的任务在变。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形成人才红利与创新红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直属高校必须深入研究形势的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不断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2.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方向。直属高校要根据发展阶段特征,进一步凝练改革发展目标,在国家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团结引领广大师生共同奋斗。学校“十三五”改革发展目标的确定,要特别把握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机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中,直属高校责无旁贷、责任重大,要面向世界、找准差距,勇于进取、积极拼搏,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努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形成在不同类型上、以鲜明特色和风格争创世界一流的良好局面。

  3.坚持问题导向。“十二五”期间,直属高校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从总体上讲,当前高校在密切联系、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上还存在差距;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各类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上还存在差距;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转化率,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重大问题研究能力上还存在差距;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还存在差距;在开展深度国际交流和高水平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上还存在差距。学校要充分利用编制“十三五”规划这一有利时机,全面梳理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方向,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凝聚共识、统一行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直属高校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发展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主题,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把握时代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办学水平,力争在未来五年实现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教育部就做好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于去年3月下发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强调几个问题。

  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十二五”期间,直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综合看,一些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并不牢固,依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领导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一些教师不热爱教学、不安心教学、不研究教学,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评价导向有偏差,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水平和贡献比重偏低;优质师资力量、优质教学资源比较紧缺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强调加强高校教学工作。这是高校教学工作第一次写入党的中央全会文件、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充分凸显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直属高校要深刻领会中央要求,把握巡视整改机遇,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切实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

  要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几项任务,不是并举并重的,其中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这样理解高校的职能,并据此安排高校的各项工作,才更符合大学的本质属性,更能彰显大学的存在价值。

  要大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没有一流本科就称不上一流大学。要结合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力建设一流本科,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列入“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加以整体推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在具体工作层面,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经常研究本科教学工作,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工作措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回应师生关切;二是一流教师要为本科生上课,积极引导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站上本科讲台,不但要开研讨课、讲座,还要为本科生完整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是一流资源要配置给本科教学,确保本科教育和教改所需经费,努力把更多优质资源聚集到人才培养上来,把学校一流学科、一流科研、一流成果转化为一流的教学。

  2.大力推进开放办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努力贴近社会需求,认真研究需求变化,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切实提高办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开放办学,把学校改革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之中。一要扩大社会合作。要加强协同办学,加强理事会、校友会建设,扩宽社会参与办学的渠道,形成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参与管理、提供支持、开展监督的有效机制。要强化协同育人,联合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到互聘教师、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实现全流程协同育人。要推进协同创新,加强校校、校院、校所、校企等深度合作,改变“分散、封闭、重复、低效”的状况,建机制、育人才、出成果。二要加强社会服务。深度参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取得实际成效;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加强高端智库建设,多出高质量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升国家软实力。三要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要进一步优化留学生结构,更加重视开展学历学位留学生教育。目前直属高校学历学位留学生只占在校生总数的2.5%,除了语言类学校,高的也只有8%左右,而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在20%左右,有些更高,直属高校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十三五”要着力改变这一局面。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放眼全球,着重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杰出人才。要着力开展国际高水平合作和深度合作,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突出合作重点,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办学水平,并逐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3.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去年以来,各校都花大力气编制了综合改革方案,提出了系列改革举措,“十三五”期间,关键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一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事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直属高校务必以崇高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切实解决好改革激情匮乏、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学校形成干事创业、力争上游的优良氛围,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二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评价机制等能够撬动全局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同时,要注重保持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三要着力增强改革执行力。细化改革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建立责任制,克服“梗阻”现象;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按期完成,切实增强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成效的获得感。

  4.着力提升大学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落实和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同时,高校坚决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认真制定大学章程,初步形成了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总体看,高校内部治理水平仍然不够高,治理体系比较粗糙,制度规定比较原则,各项制度之间衔接配套不够;管理相对粗放,一些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直属高校要先行先试,在提高大学治理水平和能力上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要遵循管理的普遍性要求,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把握高校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充分认识高校是育人阵地、意识形态阵地,是学术场所、知识分子聚集地,管理要突出立德树人,突出为学术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者服务;要体现管理的时代性要求,根据近些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大、资金总量大、一校多区等一系列新变化,以及师生主体意识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新情况,改进管理理念、完善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

  具体而言,“十三五”期间,直属高校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一要成系统。要以实施学校章程为契机,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审查梳理,加快“废改立释”工作,形成相互衔接、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二要更细化。针对现有规章制度相对比较笼统、不易操作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管理程序,明晰具体规则和运行机制,使之真正成为依法治校的行动准则和规范。三要重执行。要形成制度,领导干部和全校师生员工都要遵照执行并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加强宣传,在全校树立有章必依、违章必究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简化管理流程、强化教育引导、提高管理效能。

  四、扎实做好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直属高校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高质量地编制和实施好发展规划。

  1.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最后一公里,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抓、抓到底,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将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并将其转化为学校规划内容。要“开门编规划”,把规划编制作为学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加强社会合作、扩大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注意在学校层面加强统筹、科学论证,对重大事项作出审慎判断、合理取舍,切实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2.强化规划与相关改革方案衔接。近一段时间,直属高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少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要注意处理好“十三五”规划与这些顶层设计方案的关系,使之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与学校已经制定的综合改革方案、正在制定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以及学科规划、人才规划、校园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与国家、区域、行业“十三五”规划紧密对接,主动适应、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加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建设。要有专门领导牵头,专门机构负责,对规划实施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定期评估,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把规划实施与年度工作计划相结合,做好重点任务分解;与预算分配和资源配置相结合,为实施规划提供条件保障;与绩效考核评价相结合,确保规划有序有效推进。

  4.形成实施规划的合力。学校“十三五”规划要在学校网站上全文公布,加强解读宣传,接受监督,努力形成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共同推进规划落实的良好局面。

  【此文摘自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2016年3月29日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对外交流日本大和语言教育学院代表团来我校访问
下一篇:运动会我校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

网友评论: